2010年10月22-24日,“价值导向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国际研讨会暨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第六届年会 在京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与考克斯圆桌(一个旨在推广商业伦理并改善全球商业环境的高级商业领袖网络)共同主办,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协办。
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高达9.6%,34家公司跻身财富500强公司之列,54人入围福布斯富豪榜。毫无疑问,这些都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中国的繁荣也正前所未有地依赖着国际社会。这就需要加强世界与中国的合作,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共同寻找一条实现全球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原则无疑成为了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这也正是孔孟道德观与考克斯圆桌所倡导的原则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与考克斯圆桌发起了关于“构建经济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新平台”的全球对话。研讨会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政府官员汇集于北京,共同探讨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经济增长与和谐社会、信仰与经济伦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建设以及领导力与价值观等问题,在消除彼此分歧的同时,还将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未知的时代中找到人们巩固人类自身价值的解决方案。
研讨会开幕式于23日正式开始。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全国青联常委谢朝华先生以及考克斯圆桌全球理事会主席Noel Purcell博士为大会致开幕辞。在发言中,他们在预祝大会顺利召开的同时,强调了此次国际性对话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考克斯圆桌全球执行官 Stephen B. Young、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秘书长罗世范博士以及杨恒达教授、国家口岸办原主任、中国口岸协会会长叶剑先生也出席了开幕式。
在接下来的研讨会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院的王大树教授,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吕随启首先引领大家展开经济增长与和谐社会等相关议题的讨论,为大家解读和谐社会与去金融化,品牌的内涵以及和谐汇率环境与经济增长等热点话题,并分别展开更深入的讨论。
论坛二的主题是信仰与经济伦理,Stephen B. Young博士首先阐述了中国伦理环境下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强调个人在伦理环境中的重要性。之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信仰与工作倡议部主任David W. Miller教授也做了题为“宗教思想对经济伦理的影响”的演讲。在具体研讨中,与会嘉宾主要针对孔孟思想中的个人价值观与法律角色、利玛窦思想、商业伦理在基督教教义及孔子道德哲学中的异同三个议题进行了观点交流。
24日的研讨会先就如何深化各领域体制建设,以保证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全体研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教授、拜耳(中国)有限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副总裁华威濂先生分别从政府腐败及企业社会责任两个不同角度对分别领域的体制建设提出了专业化的建议。
最后一个议题是领导力与价值观的传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Henri-Claude de Bettignies教、法国巴黎索邦大学与加拿大蒙特利尔商学院伦理管理协会主席Virginia Lecourt女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ike Thompson博士、道达尔集团道德委员会主席Bernard Claude先生、荷兰伊拉斯莫斯大学鹿特丹管理学院Barbara Krug教授、英国格连菲尔德大学管理学院Patrick Reinmoeller教授以及O.C.B有限公司的J.-Robert Ouimet博士分别就各自领域的伦理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大会在考克斯圆桌全球管理委员会主席Noel Purcell博士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刘宝成教授的总结中完满落幕,成功地通过圆桌会议为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将经济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实践问题上升到新的高度,为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