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伦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适用于各国经济、商务领域的应用伦理学。经济的全球化不仅要求各国在相关法律问题上取得一致看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以便处理好国际间经济商务领域出现的冲突和问题,而且要求形成具有普世性的经济伦理,指导和规范各国的经济商务行为。国际经济伦理并不局限于规范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商务行为,而是要推动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商务活动建立在一个各国共同认可的伦理基础上。
德国当代思想家孔汉思认为,没有世界伦理,则人类无法生存;人类需要一些相互有联系的有约束力的准则、价值、理想与目标。在这种共同需要的基础上,人类做出共同努力,寻求孔汉思所说的这些准则、价值、理想与目标,从而走到一起,实现人类的共同进步。这种寻求全球伦理的努力和追求,和把西方的价值观强加于东方,或者把东方的价值观强加于西方,都毫无关系。这是人类共同的伦理要求,不以西方或东方为转移。国际经济伦理就是以全球伦理作基础,来规范各国的经济商务活动的。虽然各国的经济商务活动各不相同,各有自己的长处和问题,但是很难想象,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还会有只规范这一国而不能规范另一国的经济商务活动的经济伦理。
然而,文化相对主义的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容忽视。各国的文化差异必然造成思维方式、观念意识、风俗习惯的差异。但是,国际经济伦理并不要求在这些方面刻意求同。它只是寻求在基本的价值取向上取得相对的一致,但是在处理一些具体的经济商务问题时,会根据各国、各案例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同时在面对一系列问题时,也会在侧重上有所不同。但是,不管方法和侧重如何不同,基本的原则不能变。例如,无论是基督教的伦理,还是儒家的伦理,都是把伦理看作优于经济的,也就是说,在不涉及伦理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将经济的因素发挥到极致,但是一旦涉及伦理问题,就应该恪守伦理的基本原则。当然,经济伦理并不是总是面对经济与伦理二者择一的问题。它更多的是推动双方的更好结合,开阔思路,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双赢。
儒家思想最近在中国和世界各国重新受到重视。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及经济和伦理生活中已经发挥和正在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儒家思想对人的重视,对处理好自我和他者之间关系的重视,和世界各国在这些问题上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它关于天下大同和义利统一的思想,关于处理好自我和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他者之间关系的思考,更是在一般伦理学的基础上,接近于应用伦理学和国际经济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可以为它们在中国的实践运用提供更有文化基础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