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ose Your Language 登录|注册
全文检索
 
  首页
培训
研究
会议
纪录片
社会创业家项目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给我们留言
 
相关信息
  - 公司的商业伦理实践分论坛
  - 商业伦理教育分论坛
  - 领导力与价值观的传播
  - 政府伦理分论坛
  - 如何深化各领域体制建设,以保障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 食品安全分论坛
  - 环境保护分论坛
  - 商业伦理的基督教教义及孔子道德哲学中的异同分论坛
  - 利玛窦的思想:“友谊”是东西方社会和谐共赢的基础分论坛
  - 和谐汇率环境与经济增长分论坛
 
 
人气榜
【论坛通知】Global Ethic
【新书发布】Chinese valu
“南南合作与多边主义新范式”国际圆桌
【新书发布】Intercultura
【新书发布】Trust, Legal
新华08网
线上采访:What the West
和谐社会愿景与企业公民行为分论坛
线上讲座:2020年中俄青年创业孵化
中国、瑞士与南非“跨文化商业伦理联合
 
推荐
网站推荐
商业伦理基本知识---由国际经济伦理
 
“价值导向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国际研讨会——构建经济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新平台(10月22日晚)

日期:2010-11-16 10:24:40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欣赏过中国传统的武术、剪纸以及书法艺术之后,让我们再来共享一场思想的盛宴。
    
    答:我当时周围围着很多的CEO,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跟他联系起来,现在他不再是年轻人。
   
    主持人 KIRK O.HANSON:在中国,关系和友谊极为重要,同样我们很多人非常的在意老师,因为我们这些人是站在别人肩膀之上,其他人已经取得了成功,像??,他作为考克斯圆桌会议的创始人之一,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同CIBE一起举办这个会议,在此向我的老师致意。我非常高兴主持这个会议。
    考克斯圆桌会议开展的工作就是如此,Markkula研究中心也是这样如此,之所以这个话题极为重要,一个方面这个话题大家非常熟悉,另外全球化的经济也能使得不同国家的人民,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不同种族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做生意,因此相互理解会影响到他们企业之间的效益,并且也能够让他们有机会为世界服务。第二个原因,这个话题极为重要的原因,我们现在为止没有全球范围的监管框架,我们需要来讨论在各自的业务当中,各自的商业当中使用什么样的原则,所以业务原则的觉悟取决于大家的相互信任,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因此这些企业和人也是能够分享某一种规则,某一种价值观的。
    大家来共同的遵循一些行为原则,这些共同的原则使得我们现在的市场经济行之有效,因此我们现在面前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需要共同的找到什么是大家能够向的共同价值。
    第三个原因,为什么这个会议内容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多种族、多文化之间来寻求共同的价值观,过去两年以来我们在寻找共同价值观的时候,主要是围绕着西方的逻辑传统,在西方进行寻求,但是这几年以来,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中国的官员,中国的教授们,还有印度的官员,印度的专家们已经参加了这种寻求共同的价值观,他们参与了,以前没有机会跟他们对话,跟大家共同探讨各自的智慧和各自的文化。这是为什么从今天晚上,在今后两天当中,大家能够共同的开展研究。
    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每个国家,每个自己宗教的传统,在我们来讨论共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各自自己的宗教也正在挣扎过程当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观。比方说今年六月份在罗马,天主教教会也正在努力的寻求他们的价值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在我们中心待了两天,他们能帮助我们了解什么是印度教的宗旨,并且向解释了多重意思。在中国有关的价值观体系辩论非常热烈,他们在讨论下一代的价值观是什么,我们如何从儒家、道家价值观中吸取精髓,并且建立新的价值观应用到经济当中。
    我现在讲多重希望,一方面希望现有的国际组织,这些国际组织我们已经讨论了五六十年,像联合国这样的机构,共同建立一些大家分享的价值观,追求和平,当然我们还有其他一系列国际公约,这些公约涉及到劳工政策,还有有关的海洋法,还有环境标准等等,而且我们还做了一些具体的努力,以便来确定普世价值,这些普世价值观像社会责任公约,这是由阿南主导,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它也建立了二十一世纪的共同伦理框架,我们还有其他的对话,比方说不同世界的各种宗教之间对话,现在宗教之间的对话越来越频繁。除此之外我们还做了其他的努力,比方考克斯圆桌会议,我们目的就是能把大家不同文化的人,不同种族的人聚集在一起讨论,讨论不同的价值观,并且了解在全球经济范围内相互作用。当然还有其他的努力和事业,还有一位是瑞士人,在德国任教,他主导了一个共同伦理的对话。除此之外还有由前总理组成的一个委员会,这些人已经做了十年努力,以便来共同确定人类责任的原则,目的也是能够建立一些大家共同所分享的价值观,来指导我们经营自己的业务。
    我们要感谢两个人,因为他们促进了我们现在的讨论,什么叫做普世价值观,他们极大的促进了我们全球化和促进了我们经济发展。杨恒达教授是人民大学的教授,他也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先他会谈一下中国的价值观,而且这些对我们寻求普世价值观方面有所帮助。同时Stephen Young是共同主席,他做过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副院长,另外在全世界各地举办过很多的会议,他的观点主要是资本主义的,而且正是他在我们考克斯圆桌会议当中来共同的寻求普世价值观。
    我们首先欢迎杨恒达教授作为第一位演讲嘉宾进行演讲。
   
    杨恒达:我们中国人现在正面对着一种沮境,一方面我们正在强调更加开放,向世界开放,我们强调对话,可是在另一方面,中国尚未找到一个开展对话的共同基础,如果没有共同基础就不可能有核心的利益,尊重核心利益是可以通过贸易来做到相互互惠互利,但是确不能够被大家共享。什么是大家所共享的呢?这是将来要做到的事情,我们要共同共享的就是普世价值观。这也包括民主、人权、和平等等。
    但是,在我们中国,他们担心像民主这样的概念,首先是在西方出现的,所以中国人有一些担心,这些西方的价值观被常常称作是普世价值观,中国人怕这些普世价值观被强加在他们的头上,因此这非常类似于中国人的特点。我经常问中国特点是什么,我觉得追过是一个典型的儒教国家,而且中国人民有传统的伦理道德,也就是以人性为本。
    儒家的核心就是仁,我们也都强调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仁,仁义。根据儒家学说来看,仁就是能够忍让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利己先利人,自己想获得好处,也要让别人获得好处。这充分反映出了儒家学说,这也是我们的普世原则。
    有两条原则是全世界人民应该共享的,民主的概念是同这两条原则相对抗的,所以民主也是某一种普世价值,如果我们总是强调中国民主不同于西方民主,如果我们只强调社会主义民主不同于社会主义民主的话,那我们就没有一个共同的基础。
    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普世价值的基础,我们必须要能够建立起共同的基础,我们才能有一个全球都能接受的道德标准,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全球都能接受的标准。我们国际的道德标准才能真正被人接受,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双赢。
    在儒教当中,对我们来说,尤其对我们今天最有益的是什么呢?就是儒教当中的一些原则,其实在今天依然是适用。比如说国家就要像一个国家的样子,臣民就要像臣民的样子,父亲就要像一个父亲,儿子就要像一个儿子。而尽管我们现在已经不再有这种独裁的证券,不再有臣民,但这里面一些原则还是适用的。根据儒教的那些原则,处于强势的人应该主动的来帮助那些处于弱势的人,这样才能够体现出他自己的仁义,这样他才能够与处于弱势的人合作,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尊重,也就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真正达到社会的和谐,达到双赢的目的。
    以仁性为本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说是全人类共同的基础,我觉得如果不同的国家人民,不同的文化的人民,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问题,他的共同基础都是仁性的话如果我们能够遵守这些仁性的基本原则,我们才能真正达到繁荣。
   
    主持人 KIPK O.HANSON:下面请Stephen Young演讲。
   
    Stephen Young:非常感谢杨教授刚才所做的坦诚的讲话,在讲话当中他提到了一个大家都有的困境,中国的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现在都面临着这个困境。首先我想对你刚才说的这些话回应几句,那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对话基础,我觉得我们如果倒过来想,他其实也是成立的,那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他倒过来的话,我们就应该来想想看,大家如何能够互相开始对话,那么开始对话之后就可以建立起来一个共同的基础,但是为了要进行对话,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从心灵上,心智上必须是开放的,要勇于倾听别人,而且不要怕别人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挑战。
    我想在下一部分做一个评论,这个评论相对来说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就是关于普世价值的问题,我发现在西方有很多人,他们和东方得很多人在这上面想法不一样的,我发现双方好象都有一个假想,那就是说普世价值好象就是西方的,或者说西方的价值就是普世价值,但是我觉得我还是想就这个问题解释一下,其实任何一个概念,不管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最后其实都可以成为一个普世价值。
    我可以对这点进行进一步分析,比如我们以奥巴马的政治情形进行一下分析,我用中文的概念来说,越南话叫做“?”,中国的概念,韩非子曾经描述过这种概念,中文的概念我发音不是特别好,解释不太好,我用泰国的概念,泰国的概念就是“?”,就是普世价值,大家看到情形非常的复杂,我们可以用西方的概念来解释,其实也可以像杨教授说的,可以用中国的概念来解释,也可以用日本的概念来解释,我们在这里坐着这么多的教授,我们也可以用日本教授的概念来解释,你会发现如果这样解释的话,就很难翻译成英文,因为在日文当中,它有自己的概念,它叫“?”,但是我们很难翻译成英文。
    所以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提普世价值的时候,的的确确是非常难的,因为任何一个概念你都可以说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好的价值是什么,不好的价值是什么,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比如在中国这种特定的情形下,中国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中国人会用哪些的价值,哪些的信仰来构建他们的社会,来帮助他们的经济以及家庭的发展。我觉得这个讨论才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听到杨教授的讲话,我也读了杨教授写的这篇文章,在二三十年前我曾经读过一位日本教授写的文章,他在文章里面提到了中国和越南的传统价值观,他发现在两国的概念当中,其实在古代的中国文化当中就已经出现了很多跟西方概念一样的东西。我们现在在西方的文章当中所提到的很多现代的概念实际在2500年前中国就存在了,所有的这些价值观的不同方面在几千年之前已经就有了诠释和解释。
    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对这一切进行分析,我们在历史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重要思想家都被人们忘却了,大家可能都忘记了墨子了,不光是西方人还是中国自己的学者都记不住墨子了,其实对墨子的研究真的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用墨子的学说来解释中国走出这个困难的境地。我觉得我们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和当年孔子和孟子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孔子和墨子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他们当时一方说,你的观点是对的,另一方说你的观点是错的。对于孔子来说,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是可以相互信任的,因此我们的权利应该是可以下放的。但是墨子的观点是完全相反的,他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是不能信任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不能把权利下放,必须要把权利集中起来,要对人民进行控制。所以墨子和孔子之间观点上的争论进行了很多年,孔子曾经说过,人分为两种,所有人都可以放在这两种当中,一种人是君子,君子指的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另外是小人,指的是卑鄙、自私、贪婪的人。孔夫子和孟子都认为我们都可以成为君子,墨子我们认为他的观点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小人,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很好的治理机制,以便能够对付小人,这样才能使所有的人团结起来,联系在一起。
    另外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学说,我们必须要顺天意,世界是天所创造的,天意就是我们应该服从的,所以天告诉皇帝应该做什么,皇帝又告诉他手下的君臣应该告什么,君臣告诉老百姓要做什么,每个家庭要告诉自己的孩子应该做什么。简而言之,在墨子的理论当中,人之初性本恶,墨子的理论实际是奠定了清朝的理论基础。
    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北京的一个故事。有一位叫荆轲的公子,他去了中国不同的地方,他发现如果军队从北方过来的话,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能够来看一看,我们怎么来面对这些人,面对这些来自北方侵略的胡人,他设计了一个圈套,这个圈套几乎是成功了,他想出了一个计谋,就是把一个地图放在个盒子里作为礼物献给了秦始皇,在面见秦始皇的时候突然拿出了匕首,但是最后他没有成功。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人做事情的方法实际是在中国文化当中的一个部分。
    另外还有一本很著名的书,这本书是由周群【音】写的,这是在几百年之前就已经被大家广为接受了。在这本书当中有很多是关于政府的行为以及行为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有人给当时的宰相进言,宰相说,对于老百姓来说我们应该是允许他们来提意见,如果不能提意见,人们就不再有好的想法了。这种想法就是要不能够不让人们发表他的意见,那也就是说,如果社会当中非常的开放,允许发言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能够给人发言的机会。这就像吃药一样,
    在这里有一点我想跟杨先生进一步进行探讨,我们应该能够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以便使大家能够求同存异。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共同的基础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观基础之上。
   
    主持人 KIPK O.HANSON:【未翻】
   
    问:【未翻】在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所有的商业原则应该是在不同的宗教当中,也应该是适用的。杨教授在他的文章中也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未翻】
   
    主持人 KIPK O.HANSON: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对话,我们一定要能够找到不同的宗教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之处,不管是印度较还是有太教还是基督教。
   
    问:我也想就杨教授所说的补充几句。我们现在的确处于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中国有将近五千年的历史,有一些国家的历史相对来说比较短暂。新中国的建立也不过就是六十年的时间,作为这样一个新的国家,新中国本着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而且根据革命的价值观,要建立全新的社会。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儒家受到了铺盘,我认为孔教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仁,一个是义,仁是好的,我们需要对人要仁。但是有的时候我们要义的时候,有时候做的不够好了。
    比方说一个人父母死之后要守孝三年,不能够享受正常人的生活,正如杨教授所讲的,他对此也持批评态度,因为这就相当于是奴隶一样。在中国好的部分是仁,但也是封建的部分,这里不仅仅包括如何行为举止,但是有些儒家的学说是反人性的,对儒家的批评也是正确的,但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际,中国改革开放,那时候我们有点担心和害怕,担心西方价值观会毁坏我们的生活。比方说像性自由,我们以为这就是西方的一个价值观,或者说私有财产,我们当时还没有在想什么民主或者自由主义。实际自从上个世纪开始的时候,有三个人被引进了中国,一个是民主先生,一个是科学先生,一个是道德先生。我们不太同意民主先生是好的,我们认为另两个先生是好的。中国有过一段历史,逐渐适应和采纳了西方价值观,但是我们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同西方沟通越多,有些年轻人在中国喜欢西方的生活方式,喜欢言论自由。我们也可以看到过去有民主的价值观,传统的价值观,有时候就有一些冲突,我们总是要努力找到新的价值观。
    两年前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八荣八耻,作为一位员工可以花200万人民币给自己买车,这钱不是他的钱,这是人民税收的钱,而这些人根本不感到耻辱。这是非常简单和非常基础的价值观。后来胡锦涛主席开始倡导和谐,现在倡导中国成为一个和谐的国家。
    现在我们处于一个道德的价值观困惑,我们常常讲价值观,但是如果我们有价值观,我们的生活就应该更有意义才行。
   
    主持人 KIPK O.HANSON:非常感谢,我们自己来自于西方,我们过去几年来一直同中国进行对话,而且我们也注意到了中国正在不断的遵循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也看到你们的讨论,孔孟之教,这有五千年的历史,而且我们知道中国的历史非常丰富,非常感谢。
   
    杨恒达:我现在再讲一下儒家学说,当然儒家学说确实有点过时了,但是有些是经典的,有些经典的价值观,最起码是大家所共享的,并且只有到一个社会共享的价值才能成为世界共享的价值。在世界上,经典的价值观,从古代一直到现在,只有经典价值观当中一些过时的部分,我们应该给它赋予新的理解,理解过去的经典。比方说在西方,《圣经》总是赋予新的含义,新的理解,《圣经》永远没有过时。儒教的经典内容也应该被我们赋予新的理解,并且把儒教学说应用于当代社会当中。
    刚才我们谈到了权利,实际上儒教一些学说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与普世价值相类似,而且能够让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分享,所以我们就是需要来找到儒家学说之核心内容,并且找到我们共同价值观,让全世界人民能够使用,只有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处在同一个对话的平台上,才能让大家进行相互沟通。
   
    Stephen Young:我觉得在中国研究方面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我多花几分钟讲中国的学说和中国的哲学,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很多年以来我一直同北京大学法学院保持联系,在91、92年我与一位教授进行过深谈,讨论过这些观点,当时我们的想法是这样,儒家学说有两面,我们把这两面内容混合在一起,实际上儒家学说应该把两者完全的分开。一个是在儒家学说第一阶段,然后还有儒家学说第二阶段,我们讲义,不是讲权利,也就是你对祖先或者对皇帝要行使义,假如父母去世后你要守义,这时候父在从父,父亲去世后要从兄,丈夫在要从丈夫,这部分对中国社会来说是非常沉重的一部分。在我看来是来自于孝、孝敬,这不是孔子写的,孝是儒家的一部分。孝这个字是秦时代出现的,我必须要讲一下,这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而且有很大的影响。
    秦始皇第一个首相是吕不韦,我们可以看到,孔教的一些内容被借过来放在一些王朝的结构当中,有些王朝是为了使用儒教学说,就是为了使国家统一,也是为了压迫老百姓,如果你要看《论语》《孟子》的话,你如果放在道教当中进行阅读的话,你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的道德、伦理以及个性,还有自觉,和朋友之间的相互信任,这些内容都在儒家学说当中,因此在中国人进行辩论当中,你们有足够的智慧,然后来研究过去历史得书籍,并且把过去经典的价值观应用到当今的社会中,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国自己的传统中找到一个真正的公正和公平。
    主持人 KIPK O.HANSON:今天晚上还可以听其他人的评论。
   
    问:我是中国人,我是位海外华人,来自于新加坡,我也是考克斯圆桌会议管理委员会中的成员,我们今天讨论得体木是“价值导向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如何把这些与中国经济联系在一起呢,作为新加坡人我听到了三种说法,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可恶,在秦朝之前是法治,当时出现了商鞅变化,这都是中国的传统。所以中国传统当中有什么普世价值呢?因此在我们寻求传统价值观的时候,这使得我们非常尴尬,但是在中国的文明当中,我觉得依然同过去的传统还是能够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大成的观点,首先确定好自己的原则,先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我在新加坡曾经读过这本书。在管理国家之前,大家都知道,根据儒家学说,当时还没有社会这样的词,也就是自己和家庭和国家和世界,所以没有社会这个词,因此我个人写的书当中,我写了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我个人还写过另外一个概念,也就是社区资本主义,早些时候听到了杨教授讲到资本主义是以社区为导向的,所以社区的价值观指的是集体,它是与个人主义相对应的,这也是东方与西方的区别所在,现在还没有找到中间道路。这两种观点我们可以下一些力气进行研究,因为它是普世的原则,涉及到世界的观点,没有提一个具体的内容。希望我们研究社会当中大家对此进行研究,将会非常有用。
    无论印度教还是基督教,我们去年把所有宗教代表聚集在一起,我们问了个问题,我们作为人民,是什么管理作为人民的宗教价值观呢,不管你是什么颜色,不管你有什么样的宗教信仰,大家坐在一起来共同制订一些人文准则,或者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大家都能够同意的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如果谁对此感兴趣,我们可以把这个文件与大家分享。
   
    问:我说的非常简短,我个人以教学出生,现在没有做,我在亚洲和中东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联系,我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宗教,他们的工作就是来找到为自己的商业,为自己每个宗教找到一个共同的价值观,不管是印度教、儒教还是基督教,或者是佛教,学生一起来进行讨论、争论,什么是共同的价值观,最后他们要把自己的共同点写下来,以便遵循共同的原则。我让学生做这样的练习很有用,并且学生非常喜欢做这样的练习。对成年来人讲做这样的练习也很有用。
   
    主持人 KIPK O.HANSON:谁还愿意做评论?
   
    问:听了各位老师的演讲深受启发,我还是想从中国伦理的角度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构建经济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新平台”,责任从哪来?应该源于爱,爱来言于哪,来源于感恩。中国的文化是孝的文化,把学习文化知识放在最后,把道德的建设,把孝和悌排在了首位,孝就是感恩,孝因为感恩才产生的,感恩才能产生爱,有了爱才会有责任。如果你不爱一个家庭,你对家庭没有责任,如果你不爱一个企业,你对企业没有责任,如果你不爱一个国家,你对一个国家没有责任,你不爱一个世界,你对世界也没有一个责任。我听了各位老师的演讲,不管是从宗教角度也好,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群,大家发出的共同理想实际还是个责任问题。
    我感觉着,我本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是研究中国伦理的,所以说我感觉中国伦理的核心,孝和悌确实很有挖掘价值,我很难把它放在学术角度来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哪优哪劣,我感觉中国传统文化很好,因为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国家,我爱我的人民。谢谢!
   
    问:针对蒋老师的发言我补充两句,今天在这里探讨普世价值,我们讲儒家文化,我觉得刚才我的发言,我听大家的发言当中,我不知道各位到底怎么样理解儒家文化,我谈一点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儒家文化是个最自然的文化,它自然在哪里呢?它首先关注在我们每个人生命从哪来,我们不胆酒宇宙之外的东西,也不探究更神秘的东西,就看生命从哪来,好,父母给的,父母生一个孩子非常辛苦的,这里孕育着一个理由,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要感恩。人最宝贵得就是生命,只有父母能给你这个生命,所以不探求别的,把这感觉到了,这种愧受,欠下了父母的东西,所以要感恩,这是很简单的逻辑关系,这是非常朴素的,所有的人都应该能感受到,但如果这不教化,我们就觉得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把这道理讲明白,逻辑讲明白,我们就会感恩父母。
    从这作为一个原点出发,那么感恩了父母,父母这个时候可以放大,放大到社会,所以为什么中国讲修身齐家,这很重要,新加坡的老师说,我们没有社会的观念,因为我们觉得家庭这个单元稳固了,社会不是问题,直接到国家的治理上去了,紧接着就是天下的事情,就到好办了,这是有顺序有层次的,不是没有根的,而这个逻辑关系是儒家文化比较重要的一点。
    另外在儒家文化当中比较有价值的思想是什么呢,尤其到宋代,我们特别强调要灭人欲,这被我们现代人所批判地思想,认为这是反人道人性的,但是我们发现,如果人的欲望不去遏制的话,我们人类将走向毁灭,因为这个世界杯毁灭,只有人去毁灭他,人拿什么毁灭这个世界呢?就是拿人类不遏制的欲望毁灭的。我们先祖的智慧在于看到这一点,反复强调人的欲望遏制。西方近代是要把人的欲望尊重,要让他无止境的发展,而这种发展的结局商业所谓的发达,而这商业的发达是刺激人类的消费来促进进步,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这些是要被遏制下去,我们不一定需要这么多的欲望,不一定需要那么多所谓的发达和进步。所以老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包括后世中国传统的思想当中,我们特别防止这点,这点对于当今世界上的人们来看,应该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所以我经常讲,儒家思想是有后现代意韵的。当世界进行现代化和现代性建设的时候,我们可能发现不了儒家的价值,认为是阻碍的。但是我们现代化之后,人类到底走向哪里呢?是仅仅物质的繁荣吗?可能物质不太需要很繁荣我们也能幸福。所以儒家文化后现代的意韵和价值是我们学者共同应该讨论的。
   
    问:我自己是个中国人,我还是用中文来讲,相对来说更好一些,我热爱中文。我用英国一位历史学家汤姆博士的话说,如果他有另外一个出生的机会的话,他愿意出生在中国。为什么呢?我们看,我们不去说谁好谁坏,我们客观的分析,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什么区别,我们必须要了解我们的历史,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历史都不了解,我们就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尤其是本国的文化,如果我们没有文化的根,我们国家很容易被轻易的毁灭。因为你的根是你的文化,而不是经济,也不是物质。
    我们现在讲和谐社会,怎么样来实现世界和平,我们看看。我这里讲的主要人类的核心价值观,我觉得普世价值的价值观是什么呢?就是孝和悌,百善孝为先,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最可贵,最可贵的莫过于我们的生命,没有生命一切都是空,我们的生命来自于什么呢?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他把我们养大,把我们培养成人才,能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所以父母的恩德大于天地。所以我们说百善孝为先。
    孔子《孝经》告诉我们,我们要做父母亲喜欢做的事情,行善积德也是尽孝,让我们父母高兴啊。真正孝的含义并不仅仅是孝顺自己的父母,因为孝最终极的含义是大孝,大孝是什么?爱天下父母,把所有天下父母辈的人,男的看成自己的父亲,女的看成自己的母亲。这是大孝,中孝是什么?孝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一个集体,小孝才孝家庭。孔夫子告诉我们,要亲亲人民,人民而爱物。父母给我们生命,我们养育他们是天经地义,我们把这扩大,变成全世界的爱。身心和谐来自我们的仁爱,家庭和谐来自我们的孝悌。我恭敬人,感恩人,如果每个人都去敬人、爱人,爱人如己,见人之师如己之师,见人之子如己之子,那么我们世界的和平,社会的和谐那不是梦啊,那是可以实现的。所以社会和谐来自于诚信,对所有人要恭敬,要感恩,感恩天地阳光雨露,感恩祖国,感恩父母养育之德,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甚至要感谢伤害我们的人,因为让我们磨练了心智。感谢了遗弃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了自立。为什么社会这么多灾难,因为我们自身没有修好,所以自身修心,修身,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就是善待自己的父母,其次要对我们的兄弟要友爱,恭敬我们的父母。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孝扩展到宣人类,我们的世界和平才真正能够实现。
    这里面我要感谢在座各位给我这个机会,我们一起努力,要让世界和谐、和平,让世界的大同成为现实。
   
    主持人 KIPK O.HANSON:非常感谢,我现在请杨先生最后做评论。然后就结束了。
   
    杨恒达:非常感谢大家谈到了儒家的忠孝,作为中国的文化组成部分,中国非常重视家庭,而且中国的文化扎根于家庭之中,家庭对每个年轻人讲非常的重要,当孩子刚刚出生之际,孩子刚刚见到的人就是父母,因此父母不仅仅给孩子以生命,而且父母向孩子展现了爱、仁慈,而且关爱孩子。孩子和年轻人从他们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学到了人性和学到了同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爱,年轻人从父母那学到了如何对待别人,他们也了解到了他们自己同别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年轻一代总是从父母身上学到了这些,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大力强调家庭和家庭教育。对他们来讲,社会就是一个扩大的家庭,正是在社会当中,你可以来应对关系,在家庭当中你也是要学会如何应对关系,在社会当中,在国家当中,你也要如何学会搞好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对于中国文化而言,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非常容易就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到和我们有共同观点的人,正如Kirk Hanson在1993年所说得那样,人性和人性相互性,这是两条基本的伦理性原则。
    因此我认为家庭教育不仅仅要教育中国的孩子,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教育孩子,让孩子开始考虑他们自己同别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如何处理好自己同别人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我们应该能够找到一些儒家里面的精彩之处,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当中找到一些出色之点,并且把它同全世界的伦理进行比较,造福于世界人民。
    在此我愿意做点澄清,比方说关于中国的法家,法家对于中国而言,我们知道在中国旧社会当中,古代社会就有了法治,但是中国没有实际意义的法治,因为法治我们这的意思是说要使用普世的法律来治理,但是在中国古代社会,皇帝他根本就不会遵守任何人包括法家所制订的法律,所以我们一说法治,法治就是指的普世的法律。
    在当今社会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宪法,宪法就是法治大法,这是要能够治理国家很长时间的一部法律。对于宪法而引,宪法应该面向全体人民,而不仅仅是面向一部分人。这就是民主之法,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民主也是一种普世价值,包括中国人在内应该共同的分享。
   
    Stephen Young:非常感谢杨教授,刚才我们听到的评论令人惊喜,而且发人深省。在西方和中国一样,有不同的学派,尤其一些人所讲的,西方非常尊重愿望,在此我们应该区分开什么叫做传统,传统从何而来,我们可以看到,比方说法国大革命,还有尼采,我们现在还有一些当代社会的自私自利和自我满足,我们看到一些西方人,什么价值观,价值观最为管事的就是我,最有权利的应该是我,对于美国和西方国家来讲确实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西方价值,比如基督教,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传统,就是亚当斯密,正是在他的书中所写的。还有像卡尔文主义,还有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来控制欲望,这也是基督教所讲的。
    我们知道中国的儒教已经超越了西方的消费主义者,因为西方的消费主义,我相信我的朋友和我个人,我们认为消费主义反映出一种权利文化,当然这方面大家可以争论。对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中国的价值观有两点还没有谈,当然这也是非常奇怪,一个是阴阳五行,不同力量的流动,像易经五学等等,大家想想是多么的惊奇,人们如何生活,如何做决定。
    我个人坦率的说,杨教授,我最喜欢的就是中国的《道德经》和他的传统,我非常喜欢这一类,像无为的概念我也非常喜欢,非常的卑谦,我们的欲望会造成很多的伤害,所以我作为美国人,我发现这些内容非常奇妙,而且值得我们反思。
    这里一位同事提到了如何控制欲望,作为一位外界人,我们觉得这对中国人民来讲,谈了几千年的问题极为重要。我的观点也是这样,有不同的方式来控制欲望,我的观点是,像儒家主义,孔孟之教,一部分在于我们自己应该信任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墨子说,从法学上来讲,因此国家,父亲,或者别人来控制我们的欲望,因为我们不应该信任自己。我认为我们可以从这两者之间来选择,我个人喜欢前一种选择。
    有关普世价值我最后谈一下,普世是什么意思?中方、外方、西方,八国联军,英法联军把圆明园烧毁了,破坏了中国文化传统,打破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我们在寻找什么?我们寻找一种价值观,让我们控制坏的东西。在传统的希腊神话当中,我们讲究人的内在罪恶太大太强,我们自己控制不了,但是我们不能让我们自己的罪恶伤害别人,我们应该加几个字,除了普世价值以外,我们应该提出某一种标准,一种行为的准则,能够知道我们自己走到什么地方让我们感到惭愧。像中国的文化礼仪仁教,我们也可以使用中国的理论,日本的理论,泰国的理论,把他们融合在一起。
   
    主持人 KIPK O.HANSON:非常感谢,我现在建议一下,今天的讨论与今后两天讨论有什么关系,以及今后两天我们要做什么。首先我们需要来讨论某一种的价值观,正如刚才杨教授讲的,我们应该对我们的传统,对我们价值观进行讨论。
    第二,我们需要有一套价值观开展对话,另外我们应该加强和鼓励各自文化当中的自我研究,无论是美国的文化还是中国的文化,或者在我们宗教文化当中,我们应该自我寻找哪一套价值观最为重要,最有价值。这里可以包括一些行为准则和普世价值,因为我们各个文化当中还在不断的进行探寻。
    第三,我们需要来寻找共同的价值观,一方面我们遵循自己的传统,另外我们应该寻找到某一种价值观,可以把不同文化、不同的宗教桥接在一起。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挑战是我们如何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如何来表示这种共同的价值观。我们是使用熟悉的词,比如孔孟教的熟悉字眼,还是西方的熟悉字眼,我们应该在两天中讨论出来我们的共同点。
    还有我们强调在寻找世界的普世和共同价值之旅当中,我们一方面还要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在我们国家文化当中和宗教文化当中,还要保持其特性,所以我们面前的挑战,一方面我们需要接受普世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又不丧失各自的文化独特之处,这样一个过程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参与的。感谢诸位的聆听。
    

 

版权所有 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CIBE
京ICP备09022775号